Text by HR feature writer/ Scarlett
千禧世代後,在演算法與短影音推播之下越來越狹隘的眼界、創意與野心,該如何被打破?相對沒有美感教育,台灣年輕的表演藝術者的身體經驗與機會又在哪裡?藉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共同策劃的第二屆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拋出直指核心的藝術教育議題,並藉由國際藝術家與學生的傾注與尖銳觀察,碰撞出藝術光譜的更多可能性。
近期台灣表演藝術界星光熠熠,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the 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of France)與香奈兒於近期共同呈現為期 12 天的 2023 Camping Asia 計畫,以一系列表演藝術為核心的營隊課程,包含工作坊、11 檔結合舞蹈與各種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與其他活動,於今年 11 月 20 日至 12 月 1 日期間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
開幕當晚更吸引了各界藝文人士出席,除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王孟超、策展人林人中,國際藝術家 Wanjiru Kamuyu、Melati Suryodarmo、劉奕伶、瓦旦.督喜、Simon Mayer,以及來自法國國家舞蹈中心的代表 Lola Chalou 與 Chloé Perol 都親自出席,究竟 Camping Asia 計畫對於台灣表演藝術界有何重要性?
「我們期待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美感教育訓練?其實我們並沒有美感教育訓練這件事情,它是假的,因為以前各種這樣的課程都拿來上數學、化學。」長年旅居法國,研究與策展脈絡包括編舞、當代展演、視覺及酷兒文化的國際藝術家與策展人林人中,以大膽前衛的行為藝術表演聞名,觀察透徹而犀利,「所以如果有像 Camping Asia 這樣一種教育系統以外的活動,我們就可以比較有機會去思考給下一代的身體文化、美感經驗跟機會在哪裡?」
林人中自 2016 年旅居法國後,觀察到法國如何長遠的投注可觀的資金與時間於建設藝術場館、人才培育與國際交流發展,特別是於 2015 年由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創辦的 Camping 計畫,每年透過為期近兩週的工作坊,在教育推廣的功能下讓大師、學生與業餘藝文愛好者都能跨越文化與國籍進行密集的交流,例如由各校學生規劃帶領的早課、由各國藝術家根據自己的文化及訓練背景設計的大堂課及工作坊,以及藝術家或學生的演出發表,每年如同藝術節一般的氛圍更啟發與滋養了無數表演藝術新星,欣賞羨慕之餘,林人中更起心動念將 Camping 從法國延伸到亞洲。
不是法國版的複製貼上!更是歐亞橫向交流串連
「我認為如果Camping這樣的活動能夠延伸到臺灣,而且不只是做一個臺灣版,而是做一個亞洲版,連結到東南亞或是澳洲、紐西蘭甚至東北亞,都能夠對於我們整體的藝術教育環境、跨領域表演的想像提供更有趣的視野、經驗與機會。」於是林人中奔走促成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以下簡稱CND)CND 與北藝中心合作,並於舉辦亞洲版 Camping 活動前就先讓亞太地區藝術學校前往法國 Camping 交流暖身,2019 年第一次在台灣舉辦 Camping 活動並命名 Camping Asia 即獲得各界熱烈迴響。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說 Camping Asia 是法國的 IP 移植、複製,更像是自亞洲長出來的跨領域交流與歷史對話,與法國 Camping 橫向交流串連,而互相產生橫向連結的這些學生們也包含了台灣在地社群的連結。而在原本兩年一辦的計畫受疫情影響延遲後,今年終於能夠重現,於 11 月 20 日~ 12 月 1 日於北藝中心展開為期 12 天的營隊課程。今年在香奈兒的支持下,受邀學校、課程師資、台灣學生參與人數上都有所提升,相較於 2019 年 14 位工作坊教師及 12 所學校學生,今年邀請了來自 15 個地區共 23 位跨領域創作者,其中許多為首次來台的藝術大師,以及來自台、日、韓、香港、新加坡、奧地利和美國等地 16 所藝術院校逾 157 位師生參加,除了藝術相關科系學生,其中的表演節目及開閉幕派對也透過邀請或售票方式對外開放,開啟更多可能。
不一定讓你滿頭大汗,但可能讓你腦洞大開
在 Camping Asia,就是要學學校沒有教的!不一定雕琢身體技巧,更多的藝術語言來自於觀念與眼界地打破,「長久以來亞洲的藝術教育來自於某一種特定的西方學習系統,整個藝術教育產業也在一種非常專精於分門別類的系統架構當中,會著重於某一種技術上的訓練,但在跨學科的光譜上卻比較少見。」Camping Asia 所強調的跨文化、跨世代、跨領域交流自然會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溝通,活動本身就像是非常多不同層次的對話,課程設計上需要轉譯許多的層次,比如來開課的藝術家或大師不見得都是純舞蹈領域的人,其舞蹈創作也不見得都是傳統典型的舞蹈,而是更為實驗性,學生會大量地碰觸到異質性、非關技術的表演創作課程。
「不一定讓你滿頭大汗,但可能讓你腦洞大開!」例如林人中非常推崇、首次來台的印尼行為藝術家 Melati Suryodarmo,其以個人豐富與資深的跨文化、跨領域經驗,帶來彷彿藝術史與個人史結合的特殊創作。又或是擁有音樂與藝術背景的藝術家 Simon Mayor ,「我們在台灣看到的跨領域常常是兩種元素的結合但是看起來又像是各自呈現,很少看到元素交會成一體。但 Simon Mayor 就是讓跨界變成同一件事的藝術家,看他如何用音樂的方式來思考身體、用舞蹈的方式來思考作曲就是一個把你思想打開的過程,我相信去上他的課的學生會有很大的收穫。」
而 Simon Mayor 本次帶來的演出是他早年出道時驚為天人的 Solo piece,「電鋸鋸木頭如何作曲?光是這個描述,你就想說為什麼這也能變成音樂表演的一部分?但他就是用這樣的邏輯在舞臺上——所有的表演行動對他來說同時是編舞,但同時也是音樂表演的組成,其作品一直都有這樣把音樂和舞蹈整合為一的特性。」
藝術不是為了讓你看懂而存在的
「事實上,藝術跟舞蹈不是為了要讓你看懂而存在的,或者是它和我們的觀賞經驗的對話,不是用一種懂或不懂這樣的邏輯來理解它的。」林人中稱這為缺乏美感教育訓練的後果,整體教育體制內缺乏美感訓練,所以人們總是用看不看得懂這樣的二分法來理解我們的藝術觀賞經驗,也因此需要更多外部的刺激和資源,不論是否為表演藝術相關人士。「我們常常會認為超越制性或稱為抽象、高尚或很精神性的東西難以理解或親近,如今會用這樣一種數學課或國語課的方式來理解藝術跟表演,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系統出了問題,我們從小到大都沒有被教育如何去欣賞跟感受美,但其實跟藝術有關的東西,它不是用這樣的邏輯來讓你懂或不懂的,而是感受的過程、你如何感受的問題,而不是你懂不懂的問題。」
Camping Asia 之後,然後呢?
回到 Camping Asia,活動總會結束,那麼後續在表演藝術環境可以留下什麼?林人中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歐洲,他觀察到許多歐洲的年輕表演藝術工作者因為在學校時參加過法國的 camping,造成許多後續影響力和幫助,包括事業的開啟或是身體與表演觀念的多元想像,「今年的 camping Asia 又有更多的臺灣學校來參與,這次甚至有完全根本不是舞蹈或戲劇科系的學生,相信camping Asia這近兩週的特殊經驗,會對他們以後職涯或人生造成好的影響,也很期待他們後續的發展。」
而談到對於給年輕表演藝術者的建議,林人中觀察到 2000 年以後出生的學生對於這個世界都不夠好奇,譬如說他們現在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短影音,「短影音在個人偏好的演算法之下,你的世界其實是越來越狹隘的,因為你只在你的同溫層裡面,它建構了你的世界觀。而打開對事物、世界、同溫層和演算法以外的好奇心,我覺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走出同溫層、走出演算法、打開好奇心!」
The post 走出同溫層與演算法,打開跨領域、跨國籍的實驗性藝術光譜!專訪 Camping Asia 策展人林人中 appeared first on HEAVEN R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