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大概是業界少數電影海報和電影本身引人遐思的導演。而他的秘密武器就是 Vasilis Marmatakis。Marmatakis 小時候是那種會為自己的課本製作封面,會因為封面設計得好看就把電影錄影帶買回家的孩子。因此,他發現了電影,也發現了自己好像很喜歡拼貼。
後來,他在高中畢業後從希臘出走到了倫敦,1990 年代前後就讀於倫敦藝術大學坎伯韋爾藝術學院以及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回到雅典一家廣告公司擔任藝術總監,也是在那裡認識了當時還是自由接案廣告和 MV 導演的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以及編劇 Efthymis Filippou,他接下來將和藍西莫合作寫出《非普通教慾》(Dogtooth)、《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和《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等電影。
成為藍西莫御用海報設計師
.
Marmatakis 設計的第一個藍西莫電影海報是 2005 年的《非普通教慾》。當這部電影在坎城影展首映時,人們看到電影海報的反應不是困惑就是震驚——米黃色海報上沒有臉龐、沒有場景,只有三條線組成了像是在物理學才會看到的圖樣,但實際上象徵的只是三位主角心裡的扭曲觀點。
「電影海報通常是你看到的第一個東西,所以它應該要創造出看電影的期待感。」Marmatakis 在一場訪問中告訴美國電影協會。比起永遠將最吸睛的明星卡司擺在最明顯的位置(又或者塞下越多人越好),在他的海報上,電影氛圍的精髓才位居主角,再加上標誌性的拼貼感,能在影壇擁有如此鮮明設計風格,Marmatakis 絕對是佼佼者。
但沒有藍西莫的信任和默契,這一切或許很難成真。根據 Marmatakis 所說,在他們共事近 20 年來,他從未從藍西莫口中獲得任何指示。「我通常會很早就拿到劇本,然後如果可以的話,我會親自到片場感覺一下電影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除此之外,他也會拿到來自片場的所有劇照,以《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為例,他就收到了近 2000 張照片。「我會拿到所有東西,沒有經過挑選的,因為我可能會需要一個特定元素,例如一隻手、一顆眼睛或一棵樹,」他告訴美國電影協會。
「我不是要試著引發思考,這些就是我認為電影想說的,」他在《Dazed》專訪中表示。「Yorgos 所拍的就是那種會擁有這些海報的作品,而且他是會爭取擁有這些海報的人。不是很多導演會去面對這件事。」
所以他們倆的合作過程是什麼樣子的?首先,Marmatakis 會先獨自工作兩到三個月、通知藍西莫自己準備好了,然後兩人再一起討論他的提案(例如《可憐的東西》一開始做了 12 個版本的海報)。Marmatakis 有一些自己的小堅持——例如他從不帶著半成品去提案,他也盡量不提供電子檔給藍西莫,而是老派地印出 70 x 100 公分的印刷品給他,而通常這位導演在對一兩個地方提出微調之後,就會交給製作人了。
那張讓人忘不掉的海報
.
聽到尤格藍西莫與艾瑪史東(Emma Stone)將繼《真寵》後再次合作,影迷們都期待不已;而在看到這張《可憐的東西》海報釋出時,不是兩人粉絲的人們都開始不禁感興趣了。Marmatakis 透露,光是這三抹手繪色彩,他就畫了上百次。既像孩童天馬行空的筆觸,又象徵著狂放不羈的妝容,近看的話,你才會發現三位男主角的模樣被悄悄加進了三道色彩中(是事後以數位疊加上去的)。這也是 Marmatakis 最愛的版本。
「一張劇照不能代表一部電影,因為那只是電影裡的一個畫面而已。如果你眼前有一盤食物,但我只給了你鹽巴而已——那只是一個畫面,並不是全部。我的意思不是說我的海報準確地代表了整部電影,但象徵意義上,是的。」
留白的藝術
.
「我作品中的一大問題是,我會運用很多負空間(Negative Space,也就是所謂的留白)。當我將這些檔案交出去後,很多電影發行人都以為那是用來放贊助商和影評引言的,」他告訴《Dazed》。這難道不是能發生在一位設計師身上最無奈的事嗎?「有時候他們會把檔案寄回來給我。有時候我從來不看。但我可能會在網上看到,」他無奈地笑著說。
藍西莫的下一部作品或許會比我們想像中快到來。根據報導,《Kinds of Kindness》已經拍攝結束,而且再次集結了他最愛的團隊——共同編劇 Efthymis Filippou、海報設計師 Vasilis Marmatakis、演員艾瑪史東以及威廉達佛(Willem Dafoe)。
The post 《可憐的東西》電影海報設計師 Vasilis Marmatakis,用留白的藝術,創作出讓人一眼難忘的海報 appeared first on HEAVEN R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