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 年创立的艺术博览会 Art Basel,于 2002年在美国迈阿密举行首展,主要展示和销售当代艺术品。2013 年通过收购 ART HK 从而登陆香港,掀开了亚洲艺术市场的新一页。目前,Art Basel 每年分别于巴塞尔、迈阿密和香港三地举行,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每每 Art Basel 的举办,也会让三地进入到艺术周的特别时段。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 于 3 月 28 日至 3 月 30 日正式拉开帷幕,在维港的地标建筑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举办,展示来自 40 个国家及地区的 242 家顶尖画廊的作品,其中包括 David Zwirner、Victoria Miro、Hauser & Wirth、Gagosian、Perrotin 和 Pace Gallery 等展位,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等香港本土画廊展示了 Laurent Martin「Lo」和 Katrina Leigh Mendoza Raimann 的作品,Tomio Koyama Gallery 等国际画廊则分享了 Aiko Yuno 的作品。从参展画廊数量而言,相较于 2023 年增加了 66 家,已全面回归至疫情前的规模。
而在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开展前,Art Basel 更与 UBS 发布最新年度艺术市场调查报告 Art Market Report。报告由文化经济学家 Dr. Clare McAndrew 撰写,共 254 页,分为「2023 年全球艺术市场」、「经销商」、「拍卖」与「结论与展望」四大章节,结合与分析了来自不同地方的讯息,从销售变化到人们在线购买艺术品,从而帮助大众了解 2023 年艺术市场的状态及趋势。
在看过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活动现场的图辑后,我们亦不妨看看这份年度艺术市场调查报告中的要点,从而了解更多全球艺术市场的变化。
2023 年全球艺术市场概况
• 艺术市场经过两年的增长后,在 2023 年的销售放缓,下降 4%,达到 $650 亿美元。在高利率、通货膨胀和政治不稳定的背景下,高端市场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一些主要艺术市场的表现也出现了分化。这种下降涉及经销商和拍卖行业,因为卖家和买家都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同时也反映出当下经济和政治的困境。
尽管交易额有所下降,但 2023 年的交易量却有所增长,增至 3,940 万美元(比 2022 年增长 4%),增长的原因是经销商和拍卖行在低价位的交易相对活跃,而回落主要是在高端市场,因为高端市场的交易量往往较低。
• 2023 年,公开拍卖和经销商的销售量都有所下降,但拍卖的下降幅度更大。但由于年初中国 2022 年秋季拍卖会推迟至 2023 年进行,拍卖销售额才没有出现更严重的萎缩。
• 美国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市场的地位,是全球最高价艺术品的主要销售中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42%。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所占份额上升至 19%,而英国则跌回第三位,所占份额为 17%。法国以 7% 的份额稳居第四。
中国的销售额增长 9%,估计达到 122 亿美元。在 2023 年 1 月重新迎来开放后,中国艺术市场在上半年的活动激增,推迟拍卖的存货被买家售出,同时主要博览会和展览也恢复了其完整的计划。下半年的艺术市场则明显放缓,预计经济增长疲软和房地产持续低迷都对艺术市场的需求造成了影响,这也表明 2023 年的部分超额收益可能是由独特的重开背景所推动的。
• 尽管整体数据下滑,线上艺术品销售额仍显示增长 7%,达到 $118 亿美元。虽然与 2021 年 133 亿美元的峰值相比有所下降,但销售额仍几乎是 2019 年或之前任何一年的两倍,占市场总营业额的 18%。凸显了数字平台在艺术品交易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在线销售中出现了许多高价成交的例子、但最昂贵的作品仍然主要在线下拍卖。2023 年艺术品拍卖行业的数据显示,纯线上拍卖的绝大多数交易价格低于 5 万美元。
• 艺术品相关的 NFT 在 NFT 平台上的销售额连续两年下降,从 2021 年的 29 亿美元降至 2023 年达到 12 亿美元,同比下降 51%,但仍是 2020 年市场规模(2000 万美元)的 60 多倍。
收藏品市场的销售额在 2022 年超过艺术品,达到近 180 亿美元的峰值,但在 2023 年出现大幅下滑,降至 63 亿美元,同比下降 64%,许多纯粹的投机活动正在失去动力。按价值计算,收藏品的销售额仍占主导地位,占这两个细分市场销售额的 84%,而艺术品相关 NFT 的销售额仅占 16%。
艺术家代理、画廊等经销商
• 经销商行业的销售总价值估计同比下降 3%,略低于 361 亿美元,不同细分市场的表现参差不齐。面对 2023 年销售放缓和需求增多,49% 的经销商表示 2023 年的销售额高于 Covid-19 爆发前的 2019 年,21% 的经销商表示销售额与之持平,30% 的经销商表示销售额低于此前。另外,40% 的经销商盈利能力低于 2022 年,31% 的企业盈利能力与 2022 年持平,29% 的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成本上升是经销商在过去两年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包括参加艺术博览会的差旅费用。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对 2024 年的销售情况表现乐观,54% 的经销商预计销售量会增加,只有 8% 的经销商预计销售量会下降。
• 2023 年,一级市场经销商代理的艺术家平均人数从上一年的 19 人增至 23 人。同时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经营的经销商数量从 2022 年的 31 家增加到 39 家,这是因为一些画廊试图通过多样化的项目来创造销售额,并在更加扁平和困难的市场环境中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数据更显示,营业额低于 50 万美元的经销商的销售额增幅最大(11%),而营业额高于 1,000 万美元的顶级经销商的平均销售额则下降了 7%。着反映出买家对大金额的消费更加谨慎。另有证据表明,顶级艺术家的销售更加集中。据经销商报告,2023 年其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其单一销售额最高的艺术家,来自前三位艺术家的份额则达到 53%。
• 虽然女性艺术家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实现平等仍然是一项挑战,女性艺术家占一级市场的 40%,这表明在销售和收藏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差距。
•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而且在规避风险的大背景下,绘画、雕塑和纸上作品等传统媒介的销售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共占经销商销售额的 86%。尽管数字、电影和视频艺术品的销售份额在前几年有了显著增长,但在 2023 年这些媒介的销售额大幅下降,占比降到不足 1 %。
• 2023 年,通过画廊或经销商处所进行的当面交易占销售总额的最大份额,为 44 %。份额的最大增长的是从画廊转回直接销售,包括在线或当面交易在内。而包括直接销售和通过第三方销售在内的网络销售总额则占销售总额的 23%,同比增长 7%。最大的增长来自于经销商自有在线渠道和网站销售份额的增加,从 2022 年的 12% 增加到 2023 年的 20%。
• 2023 年,经销商参展的平均次数稳定在 4 次。而参展活动所带来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同比下降至 29%,营业额超过 1000 万美元的经销商所占份额同比降幅最大,而处于中间市场的经销商则较为稳定。现场观展和沟通对销售的极为重要性。2023 年,经销商销售新买家的数量从 2022 年的 57 人增加到平均 83 人,达到五年来的新高。当被问及新买家的最大来源时,经销商们表示艺术博览会是最受欢迎的选择(30%),其次是在画廊现场购买(21%)。
展望未来,39% 的经销商预测 2024 年艺术博览会的销售额将有所增长。从长远来看,扩大新买家的地域覆盖面将会成为经销商们的首要任务。
拍卖市场
• 包括公开和私人拍卖在内,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为 289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 5%。公开拍卖销售额下降,其原因在于价格超过 1,000 万美元的交易大幅减少,而一些中低价位的销售额则继续增长。而私人拍卖一反下降趋势,增长了 2%,估计达到 39 亿美元。
• 2023 年,美国、中国和英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拍卖市场,其中按价值计算,中国和美国合计占公开拍卖总额的 74%。由于 2022 年秋季拍卖推迟到 2023 年初举行,中国拍卖市场的份额从第二位上升到与美国持平,在公开拍卖中各占 31%的份额。英国是第三大拍卖市场,份额稳定在 12%。下半年的拍卖活动明显放缓,经济增长前景疲软、债务增加、房地产市场问题不断、全球需求更加低迷等因素对卖家和买家的情绪造成了影响。
• 虽然 2023 年美国的份额大幅下降,但它仍然是主要的销售中心。在全球拍卖价格最高的作品中,排名前十的作品中有八件在纽约拍出,六件作品中除一件外,其他作品的成交价都超过了 5,000 万美元(其中一件在伦敦拍出)。本年度艺术品拍卖前 50 名中有 34 件在纽约成交,美国的成交额占前 50 名成交额的 74%。
• 2023 年,在拍卖会上售出的近 3.6 万件作品都是在过去 20 年间创作的,按价值计算,这些作品占战后和当代作品的 30%。战后与当代艺术依然是 2023 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大板块,占全球拍卖总额的 53%,拍卖数量的 55%,该领域的总成交额达到 65 亿美元。按价值计算,2023 年的大部分销售额(66%)属于较早的战后艺术分部门,当代艺术占 34%。当代艺术在2021年强劲复苏后,连续两年下滑,其中2023年下滑 10%,跌至 22 亿美元。另外,现代艺术品占艺术品拍卖总额的 24%,市场规模为 30 亿美元。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品占艺术品拍卖总额的 14%,为 17 亿美元。古代大师作品领域,价值增长了 15%,达到 11 亿美元。
Interview with
我们也邀请了三位前往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的艺术行业从业者,包括 ARTOX GROUP 联合创始人 Keith Wong、艺术收藏家及 ArTy ReTro 主理人周艟、FMACM 主理人及收藏家吴威一同分享他们对艺术市场变化的解读以及在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的见闻。
过去一年里,有哪些艺术时刻/事件让你们为之触动?
Keith Wong:我会联想到伦敦国家美术馆的 200 周年纪念。因为这是一个我读书时期常常都会去的地方,同时 200 年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真的不简单。另一个是过去一年,ARTOX GROUP 做过的超过 20 个的艺术项目,包括澳门双年展、Mr.Doodle 的大型项目等等,都是千万级别的项目,也牵涉到多媒体、城市的大型公共装置、五星级的酒店合作等等,另外还有通过艺术做慈善的捐款,这些都是我在过去一年间的触动时刻。
周艟:过去的一年大家都回到了正常生活,我也恢复到像以往一样去各个大型艺博会,包括 Art Basel、FRIEZE 等。这些艺博会每年都是整个艺术市场和艺术收藏趋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风向标。
吴威:我觉得让我十分深刻的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撕裂了艺术界,很难想象有什么问题比目前在加沙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对艺术界造成了更深的裂痕。因为战争,一些艺术群体也做了努力和动作。
细分到街头/潮流艺术的类别,对比前两年的蓬勃,你觉得 2023 年至今,这个类别在关注度/市场上有什么变化呢?
Keith Wong:我认为所有的趋势/市场都会有高低起伏的节奏。当例如街头/潮流艺术被大量和快速地被市场接受的时候,就会导致有泡沫的可能性,新参与者的加入也有可能令到整个市场更为混乱,导致大众更难以分辨好与不好,再加上当下全球经济有所下滑(基于艺术品除了鉴赏外还有投资为目的的特性,艺术品也是变现的资产之一),艺术市场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已经相对慢一步受到影响了),所以就会导致大家觉得关注度/市场上会有所变化。这些在艺术市场上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可能对于接触街头/潮流艺术的更多年轻人而言,没有见过这种市场波幅。
另外我认为,因为街头/潮流艺术会带有一个潮流属性,而潮流是不会消失的,所以就会有可能用另一种形态或者随着另一波潮流再度发生。
周艟:在 2023 年后确实也发现街头/潮流艺术的市场正在放缓的现象,我认为这个放缓的现象主要造成的原因是疫情时代的市场可能增长过快了,随着开放之后一切逐渐恢复就显得有点疲软。再加上很多国内的年轻藏家在艺术收藏方面有了更多了解,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选择就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街头/潮流艺术的市场产生了冲击。
吴威:我一直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在当代艺术领域,街头/潮流艺术相对的了解会比较少。就是我感觉这次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上,街头/潮流方面的艺术品,都还是那些「老面孔」,而且相对比以前来说感觉也少了不少,出现的频率没那么高了。另外,我觉得因为经济下行,藏家们对于花钱买作品,会更加谨慎,就是可能会去买那个确定性更高的作品。街头/潮流艺术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艺术,会更加的与商业共存,但其实这两年商业萎缩得也很快,品牌投入到艺术领域的预算也减少了,这间接就让很多新生代的街头/潮流艺术家缺少了一个舞台,或者是资金支持。那其实这些新的艺术家出来,尽管他们的作品不贵,但更多人就会观望艺术家后续的动作,包括他签约的画廊、或者是与什么机构合作等等。我认为是这样子,但因为我关注的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也不是非常非常清楚。
说个题外话,我认为如果是一个想要长期在收藏领域扎根的藏家,其实这两年反而是比较适合去买作品的,因为更容易以相对低的价格买到好的作品,但就是很需要有好的眼光了。
2024 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给你的感受如何?有哪些艺术家让你印象深刻?
Keith Wong:首先,以今年参展的经销商商数字来看,比起 2023 年已经有显著的增幅,亦都代表画廊对于市场的回暖,以及更踊跃接触更多客户群,更积极参与艺术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我认为已经度过了一个被热情所影响而后出现的冷淡期,市场在逐渐升温。但另一方面,从藏家购买艺术品的成交量和意欲来看,似乎大家更倾向于谨慎的消费,会稍微保守一些。总体而言,在过去 9 个月,艺术行业都在逐步提升中。
从街头/潮流艺术的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届展会上加贺温的作品令我印象相当深刻。他在整个场馆的中央位置打造了一个大型装置,采用了江户时期的歌舞伎剧场为原型,以一幅金箔画作为背景,地面是榻榻米,顶部挂满画有个人作品的纸灯笼,营造出一个相当令人注目的场景。我觉得这样的结合很有趣。因为在其极具鉴赏性的画作上,加入了这么强烈的地方文化呈现,大大加强了他讲故事的能力。吸睛以外,也给到整个艺术市场很大的启发,就是画廊等经销商应当如何把作品呈现出来,如何向大众传达作品背后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周艟:今年是我逛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的第十个年头了,我其实觉得整体的感觉跟往年差不多,每一家画廊也在延续自己的品味,最大的看点还是看各家画廊想推出哪些新锐的艺术家,这个也是我一直都在关注的。然后也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于艺术收藏的需求仍然有上涨,越来越多新的藏家收入,但是可能价值高的作品的成交力度是要低于往年。今年我看到的一些好的艺术家包括(但不限于):张业兴、大谷工作室、季鑫、Gongkan、傅斯特 、加贺温、西村有、崔敏荣、Julian Nyugen 、MartySchnapf 、Sanya Kantarovsky 、崔洁、平子雄一、Stephan Balkenhof、Caroline Bachmann……
吴威:我接触收藏的时间不算久,心态上比较放松,这次到香港 Art Basel 艺术展就是以学习为主。总体而言,Art Basel 艺术展的展品更国际化,各个画廊带的作品质量也高一些,我觉得作品还是偏保守的,也说明了市场的形态,毕竟是艺术展会,商家出于商业的考虑,自然会带容易产生交易的作品。
我觉得能跟艺术家共同成长,不论是作品维度还是时间维度,都妙不可言。在我目前短暂的收藏生涯里,能跟我收过的艺术家都成为朋友,这点我个人觉得很重要。我每年有很具体的小预算,没办法「雨露均沾」,只能看看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这次来给我印象深刻的有 4 个,一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关注了一个德国的雕塑艺术家 Katinka Bock ,知道她这次有展出,专门来看了一眼,现场看到实物后,可能会想要收入囊中。再来就是「艺新初探」的展位我觉得很有意思,都是新人艺术家,东西很多元,相对不那么保守,反而比较让人心动,想下手,譬如 Yve Yang 这次带来的艺术家 Huidi xiang 个人项目,我觉得她作品非常柔软、治愈。第三个是 Phillida Reid 画廊带来的艺术家 Mohammed Z. Rahman,也让我很感兴趣。第四个是北京公社在策展角落 Kabinett 单元呈现了周轶伦的个人项目《避难所》,其实这个作品是在展会上是非常难卖出去的,但他们依然有勇气和格局去做这么一个作品,我觉得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