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24年度「华丽志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在上海圆满举办。来自海内外金融与产业投资机构、品牌创业公司、品牌企业集团和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创业者、高管和投资人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实战经验与心得体会,结合对中国与海外时尚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洞察,深入探讨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深耕时尚领域,真正去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
在「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之路」圆桌论坛上,华丽志高级副总裁&时尚总监王琼与 Grace Chen 创始人陈野槐,Short Sentence 创始人管林,「YIN隐」创始人武崟,PRONOUNCE 设计师&主理人李雨山、周俊,就以下议题展开了讨论:
圆桌讨论嘉宾:Grace Chen 创始人陈野槐,Short Sentence 创始人管林,「YIN隐」创始人武崟,PRONOUNCE 设计师&主理人李雨山、周俊(上图从左二至右);主持:王琼
当下市场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
王琼:作为品牌创始人,经过一段“不可抗力”的特殊时期后,对于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策略,有了哪些重要的改变和新的理解?
李雨山:在全人类经历一场大的风波之后,我们(PRONOUNCE)思考如何通过品牌和创作的人文力量,给大家带来一些思想上的支撑,比如说拥抱大自然,与可爱的动物植物产生联结,以及,敞开怀抱,带来快乐。当人类共同面对一件事,真正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精神的团结力。
武崟:有一些品牌诞生之初坚信的(理念),中间在混乱的环境里艰难支撑,现在回头看反而是更对的。比如我们(YIN隐)从开始就非常坚定要做长效的设计,不做时尚配饰,希望用设计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作为每一个佩戴者生命的记录和爱的表达。我们至今坚持,今年会更强调人文金饰的概念。
管林:对我们品牌(Short Sentence)来说,我觉得前两年其实是有一些“福利”的,因为消费力没有流向海外。我们2021年在(上海)安福路开设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当时安福路成为了“宇宙的中心”,客流量、消费动力很足。如今旅游恢复如常,品牌反而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即在品牌已经开始布局零售环节的阶段,如何将消费者留住。
陈野槐:一个品牌会成为什么样的品牌,其实是看它的用户,即品牌等于用户。Grace Chen 的用户定位是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很高的人。经历过这一时期,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品牌应该是什么样的,且这一认知与品牌的初衷保持一致。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做中国文化。事实证明,其实我们在选择任何一个主题或方向的时候,我们关心的就是客户关心的事情,她们都是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有超前的思维和世界视角的人。
上图:Grace Chen 创始人陈野槐
王琼:《华丽志》一直在建设中国本土设计师数据库,我们看到大概在2013/2014年中国设计师品牌数量有一个爬坡式上升,经过这几年,很多品牌离场,又有很多新兴品牌、新的创意出现。那如何看当前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市场环境?你们真实感受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陈野槐:从深层来讲,其实时装是一个世界观,即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以及他/她周围的人。生活上来看,中国人和欧美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特别关注别人的意见。可能90后、00后的年轻人不会有这种问题,但稍微年长一些的中国人真的会有这个问题。这会制约对个人感受的关注。只有在大家都非常爱自己,关注自我的社会,时尚才能蓬勃地发展。
管林:中国的制造产业非常发达,有很多赚快钱、省钱的办法。在这样一个价值体系下,原创的挑战比较大。对品牌来说,你要有更高的产品设计壁垒,不能让别人很快做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但同时,在这样一个很“卷”、变化很快的市场中,所有人那种 all in(全力投入)的状态,也会让像我们这样比较小的设计师品牌快速成长起来。很多留在国外做设计师品牌的朋友,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也没有这么多可用的供应链资源。所以在海外想要做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可能比在中国做要难很多。
武崟:现在创业的门槛真的非常高,对一个创始人或是设计师全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我们那时候可以比的了。不过,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形式,早期的KOL和社群营销如今也变成了新品牌的固定打法,新的基础设施也许能够帮助到有天分的设计师更好地发挥创意。
周俊:现在生活中产品化的东西变多了,人们需要户外的、家居的、儿童的、极限运动的等等。其实在各个细分赛道,现在还没有很厉害的设计师品牌出现,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雨山:生意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今天大家看到某个赛道可以跟,很多人都会投入进来,因为本来中国的人口基数就特别大。这也体现了一种中国式思维——做有流量的事情。比如我在曼谷看到很多咖啡厅人流量并不高,但泰国人的思维可能和中国人不一样,以中国人的思维,也许早就不做了。
上图:Short Sentence 创始人管林
中国设计师品牌如何做好中国文化传播
王琼:作为品牌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你们同时把控品牌产品和美学,如何看待将中国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通过品牌诠释出来,以及传递给全球消费者?
陈野槐:1月份我们在曼哈顿的举办了一场沙龙,场内有很多中国的国画藏品,当时大概有十几位客户,以外国人为主。一位客户作为模特给大家演绎了四五套服装,其中一套是透明的编织上衣和一条连衣裤,我以国画藏品为引,向大家解释说:“当你们看到这些绘画时,你们能够想象出什么是中国文化,但当你们看到这套衣服时,你们能想到它是什么中国文化?这个女生穿这套衣服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所谓的‘虚实结合’。”大部分时候,我们(传播中国文化)都是通过图腾之类的表象,但从人性的角度去阐释中国文化,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融合在一起。任何事情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就没有说不通的,它一定是融合的。
管林:所谓文化都是独特的,要在本土成长才能理解这种文化。我们在2022年试图通过一个系列讨论中国文化,但还是觉得中国文化真的太“大”了,做不了。后来我们从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对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刻画中获得灵感,通过深入的研究,最终提取了“荔枝”这样一个非常能代表中国的水果,将它的图案印在T恤上,下面写着拼音“tian(甜)”,用一些非常简单的、甚至有点儿童的手法,去表达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武崟:作为品牌和产品的创造者,首先觉得很幸福,能够有这么一个工作载体去解这个题,但如何表达真的很难。比如我们有一个东方系列,产品的样子是当代的,每一款产品有一个中文单字的名字,作为汉语的使用者,我们看到这个字就能产生联想,例如“一”是一个太极,我们设计成具象的阴阳鱼。中国文化又是不靠理性、逻辑和科学区凝练成符号的一个体系,怎么能将这样一个抽象的理念和具象的表达,让中国消费者愿意佩戴,让全世界的人理解,其实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刚开始设计选题时,会想到字母、星座肯定是好卖的,但如果做这种好卖的东西,你又要怎么去解释东方文化,同时代表东方文化的东西又还没有成为一种普世的,容易教育的视觉语言。这几年我们也去了国内很多地方,不停地学习和交流,比如在泉州,看到儒释道的完全结合。也许我们今天的表达既要有一个自己的出发点,又可以不那么原教旨主义。
上图:「YIN隐」创始人武崟
周俊:出国留学回来之后觉得,全世界的文化是相通的。我们也会带整个团队去到景德镇、西安、贵州等地去看当地艺术家在做什么。如何做出国际层面的艺术性,涉及到文化的消化和转换。在欧洲读书期间,我一直觉得中国设计师没有比国外设计师差,国外的品牌只是更早比我们会讲故事,会包容文化。比如西西里文化能够做到这么现代,不仅是文化输出,消费者也喜欢。
李雨山:为什么中国的设计师在世界的舞台上还不够有力量,可能时候还没到,火候还没到,共同努力的人还没到,正需要我们去建立它。如刚才周俊所说,其实所有文化的共通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你热爱人类的文化,那对中国文化也会有百分百的热情。
上图:PRONOUNCE 设计师&主理人李雨山
中国设计师品牌出海的优势与劣势
王琼:中国设计师品牌如今走向全球,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李雨山:优势当然是我们背靠中国庞大的文化。为什么很多西方品牌做中国生肖系列,消费者并不买单,因为不是很融洽。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血液里流淌的、自己代表的就是是民族的文化,这一点对于中国创作者而言是非常大的“金矿”。
劣势还是要回到“东西方文化话语权的主导性”问题。很多东方设计师在西方面临同样的阻力,这种阻力来源于文化的主导性,来源于西方主流对你的评判。当你证明自己以后,才会被接纳。所以我觉得,中国设计师(在海外)要一直去发声,一直稳定地输出,证明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武崟:挑战是我们真的要学会如何讲故事,既包括技术层面的,无论是语言或是视觉,也包括如何用年轻人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
上图:PRONOUNCE 设计师&主理人周俊
王琼:对很多投资人来说,设计师品牌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你们对自己品牌今年和未来几年的预期是什么?为了达到预期,需要什么?
陈野槐:我们还是沿着自己的方向,希望未来有朝一日能成为奢侈品牌。当然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可能一路上会有投资人陪“跑”一阵子,有的人可以陪你很久。我们近期的目标是拓展 Ready to wear(成衣)。
一个品牌一定要有坚实的客户基础,真正的创意来源,以及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经过这段时间在国外的活动和交流,我有一个观察想跟大家分享:要关注以华人为中心的精英人群的崛起,覆盖科技、投资、艺术各个领域。她们需要既有中国文化背景,又有很强的个性,以及具备引领者思维的时尚产品和品牌。
管林:我希望品牌的发展是可控的,无论是选择“小”,还是选择快速发展壮大,在品牌生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速度与能力能匹配得上。
武崟:未来中短期有三个方向:一是设计的灵感更多源自中国,同时放眼世界;二是工艺上会有银艺和其他工艺合金的结合;三是出海。
周俊:我们看重品牌内核的构建,坚持十年乃至二十年。
丨图片来源:华丽志
丨责任编辑:Ma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