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中心地带的爱马仕SKP专卖店正式焕新启幕。
爱马仕与北京的渊源颇深。1997年,爱马仕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当时的北京王府饭店(现名王府半岛酒店)开出内地首店,预示着刚刚起步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爱马仕目前在中国有34家专卖店,在北京共设有3家,除了王府半岛和SKP两家店外,还有一家位于国贸商城。
从首次开业时间来看,北京SKP店是爱马仕在北京三家店中开业最晚的,王府半岛店和国贸店分别开业于1997年和2005年,北京SKP店(当时为新光天地)则开业于2014年。
随着此次北京SKP店焕新开业,爱马仕在北京的三家专卖店都完成了拓店升级。
《华丽志》受邀第一时间探访拓店爱马仕北京SKP店,带来这家店焕新后的最新看点。
更开阔的铺位和临街外立面
新店迁址至一层最南侧转角位,在品牌密集、铺位紧张的 SKP 拥有了相对更加开阔的位置,包括临街外立面。
《华丽志》此前撰文分析过爱马仕在中国的开店策略。在零售网络拓展上极为谨慎的爱马仕,在中国也一直奉行“稳定”扩张的策略,但近年来发生了细微变化:除了加快开设新店的速度外,在门店规模上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寻求更优铺位。
以爱马仕在北京的三家专卖店为例:
新店入口如何布局?
从主入口步入一层空间,女士丝织品区域位于香水美妆和珠宝区域之间,这三大品类构成了一层“女性世界”的入口布局,体现了爱马仕对于如何承接不同消费者的考量:
一层进入向内,会经过时尚配饰、鞋履等区域,直至尽头,则可以看到品牌的代表性核心品类:皮具包袋,以及代表品牌基因的陈列:马术相关产品。
二层的男性世界涵盖成衣、丝织品、皮具及鞋履,家居系列设于二层。两层空间均设有试衣间和私享贵宾室。
经典产品融入创意设计
在皮具区域,一件刺绣款 Bolide 小牛皮手袋吸引了在场许多宾客的注意。
相比于诞生于1935年的 Kelly 和1984年的 Birkin,Bolide 的推出时间更早,可追溯到1923年。
爱马仕第三代传人 Emile Hermès(埃米尔·爱马仕)当年从北美引入拉链,将其应用于手袋上,于是有了世界上第一款有拉链的手袋 Bolide。
Bolide 手袋线条柔美,近年来也有不同的重新演绎。比如在2020年秋冬系列中,爱马仕推出了外置滑板滚轮的 Bolide On Wheels mini手袋,充满童趣玩味。
而这款全新推出的 Bolide 1923 25 手袋,包身呈现了插画师 Jan Bajtlik 创作的方巾图案,灵感源于爱马仕经典丝巾图案“幻想中的马鞍(La Selle Imaginaire)”,艺术气息浓厚。包身的刺绣工艺融合了编织、扭纹和豹纹,一位高级工匠需要耗费200小时才能完成制作。
高级、简约、优雅,或许是今天人们对于爱马仕经典单品的第一印象。不过,若以丝巾为媒介,我们不难发现,浪漫与妙趣横生亦是爱马仕的底色。无论是鲜明的几何图案、灵动的动物、异域风情或是神话故事,都将人们引入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
当“静奢”成为当下备受推崇的风格,那些高品质、设计经典而低调的单品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静奢风”热潮下,品牌如何在设计上实现进一步的差异化,增强产品的辨识度?爱马仕将丝巾灵感风格化运用于皮具,或许是一次新的尝试。
延续对在地文化的探索
北京SKP全新专卖店仍由爱马仕御用的巴黎建筑事务所RDAI打造,延续了对于在地文化的一贯探索。新店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汲取设计灵感,意在致敬传统文化与北京周边的山川美景。
比如,外立墙面由纹理石材包覆,镌刻着线条图案,令人联想起飞瀑水流雕琢出的嶙峋山体。在光的映衬下,高低起伏的沟纹营造出光影交织的效果。
门店内部,流水般层次错落的布局巧妙呼应当地的山川景致。
简洁线条以及红褐色、砂砾色、水蓝色等天然色彩的运用,将山水景观与中国传统艺术和谐相融。一块块铺设在水磨石地板上的海蓝色地毯与北京高地湖泊的流水遥相呼应。
一幅由法国风景摄影师 Maxence Rifflet 创作的当代摄影作品《中国长江流域瞿塘峡河岸》,展现了山水艺术魅力。
相关阅读:
丨图片来源:爱马仕提供、Jan Bajtlik 官网
丨责任编辑: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