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認真欣賞過《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是在什麼時候?是童年懵懵懂讀過的經典文學,還是長大後從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主演的電影中再次回味?無論你對這部舉世聞名的莎士比亞名作印象為何,理解又有多少,由英國編舞鬼才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一手打造的現代舞劇都會推翻你對它的所有認識!
當代舞蹈界的大娛樂家
.
有些人的生涯故事,任誰聽完後都會不禁感嘆:這就是他的天職!而馬修伯恩的傳奇生涯就是一個完美例子——1960 年出生於東倫敦,馬修伯恩的家庭並不是什麼藝術世家,他童年也沒有接受過任何舞蹈訓練;然而,命運終究將他牽引到了五光十色的倫敦西區(West End),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對劇場萌生興趣,更曾在英國國家劇院擔任帶位員,只為了離夢想殿堂更近一步。
直到 22 歲才開始正式習舞的馬修伯恩可曾想過,他將在 35 歲那年將自己在 18 歲時看過的第一場芭蕾《天鵝湖》徹底顛覆為全男子版本,並成為倫敦西區劇院史上公演紀錄最長的芭蕾作品,更讓他一舉登上世界舞台?此外,他的其他代表作《胡桃鉗》、《睡美人》和《紅舞鞋》等,也都是重塑了當代舞蹈劇場的重要作品。
如今 64 歲的他是當代最負盛名也最炙手可熱的編舞家之一,也是獲得 7 次奧立佛獎肯定的紀錄保持人之一,並在 2001 年成為第一位在現代舞領域獲頒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的藝術家,2016 年正式獲封騎士爵位。
而聊到馬修伯恩,那麼就不能不提到他在 2001 年創立並領軍的「新冒險舞團」(New Adventures Dance Company)——作品包含芭蕾、現代、舞蹈劇場和音樂劇場,新冒險舞團是在無數重量級場館與藝術節上皆登台過的國際級舞團,而他們的劇目之所以必屬佳作,不外乎是因為一個共通點——當肢體語言成為說故事的最佳工具,並透過大膽的舞台敘事深掘議題中的隱藏命題,再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作也能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樣貌,而他們這回首次登陸台灣所帶來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亦不例外。
你一定沒看過這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出版於 1597 年,卻直到 1935 年才由俄羅斯作曲家普羅高菲夫為同名芭蕾舞劇完成作曲,三年後在捷克首演。不過真正的一舞成經典,還得等到 1940 年由前蘇聯的基洛夫芭蕾舞團演出的版本。至此以後,20 世紀許多明星編舞家和芭蕾舞家都爭先帶來自己的演繹,而其他詮釋也大多是著重台詞的電影或舞台劇。那麼一部純粹由隨著音樂與情緒起舞的肢體語言所詮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又會是什麼樣子?
「請不要期待教科書式的故事重述,」伯恩直言。這部在 2019 年首演時被稱為「現象級舞蹈劇場」的作品對莎翁巨作發起挑戰,在保留這位文豪筆下青春悸動與義無反顧的同時,也將那份追求禁忌之戀和對抗體制壓迫的力量與悲愴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原著中的義大利古城維洛納(Verona)在馬修伯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裡變成了一片死白中帶有詭譎壓抑感、形同監獄或精神病院的神秘機構 Verona Institute。這裡的少男少女們在嚴格監控下不得交流,更別提流露情感,而就是在這令人窒息的四面牆裡,羅密歐與茱麗葉相遇,掀起一陣青春熱血,但也令人心碎的騷動。
除了帶有原著影子的角色設定和故事結構外,這部舞劇從未定義的時空、反轉的刻板印象,到背後的社會議題聯想,都是一場全新自我介紹。觀眾們可以從 26 位舞者的舉手投足之間尋找線索,也可以拋開所有先入為主的想像,將感官全然交給舞台,讓思緒感受這場人性與社會之間的拉鋸與角力。
在台灣用最後一舞劃下完美句點
.
從今年 7 月 31 到 8 月 11 日,在國際巡迴各站叫好又叫座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終於來到最終站——台灣。不同於其他晦澀難懂的文學改編舞劇,馬修伯恩的版本充滿現代色彩、極為注重故事性,在將原著的核心精神發揚光大的同時,又迸發出讓人移不開視線的全新火花,即便是未曾接觸過舞劇的一般觀眾也無需事前準備,就能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並沈醉其中,而如果你是資深現代舞愛好者,就更不能錯過這個不必出國就能欣賞傳奇作品封箱演出、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見證馬修伯恩與新冒險舞團如何改寫《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動人故事。
《羅密歐與茱麗葉》資訊
日期:2024 年 7月 31 日到 8 月 11 日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高雄衛武營
購票資訊:udn 售票網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
主創團隊| NEW ADVENTURES AND SADLER’S WELLS PRESENT
編舞家|Matthew Bourne
The post 他的舞台不容許教科書式演出:現代史最偉大編舞家馬修伯恩如何顛覆經典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appeared first on HEAVEN R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