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23次阅读
没有评论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2024 年,植根于上海的创意工作室 Same Paper 的收获颇丰,带来《CLOSING CEREMONY》Issue 03、产品线 amateur、与 Goldwin 推出联名合作系列、开启「Book Bus」Pop-Up 的旅程、与 Carhartt WIP 合作推出「Paper Society」展览。

2025 年年初,Same Paper 正式搬到了带有小型展览和陈列空间的全新工作室,而工作空间部分则保留了原来工作室的简约设计,从实用性的角度「填满」整个空间。Same Paper 创始人 Xiaopeng Yuan 说道:「我在家里或者别的空间的时候,大部分是去思考和搜集很多东西,而工作室就像我们去整理和编辑这些想法的地方,它是一个可以让我专注于工作的空间。」

此番,Hypebeast 走进位于上海现所的 Same Paper 工作室,了解这个创意工作室如何一次次把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实现、落地,逐步成长。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2024 年 Same Paper 最让人难忘的,相信是与 Goldwin 展开的合作,这次合作是如何发生的?

2023 年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突然收到一封来自 Goldwin 日本总部的邮件,说想要跟我们一起做点什么,然后我们后面刚好去日本旅行,就去了 Goldwin 的办公室,在看了 Goldwin 的衣服,对品牌有了更多了解之后,也面对面地去谈了谈我们的合作。

在此之前,我们对 Goldwin 只有一些很基础的印象。了解之后,我们觉得它虽然是个户外品牌,但形象上是比较轻松有趣的,像和美国出版社兼创意单位 Actual Source 去合作等等。而且品牌的大部分产品都不仅适用在户外场景,更多是适合多场景着用的,也很容易在我们日常生活、野外和工作之间切换。

合作主题为「Work From Wild」,有什么含义?这个主题与你们个人之间有什么关联?

「Work From Wild」大概的意思是说只要有网络,户外的任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办公室。其实是来自一次危险的野外工作经历。这一两年我们经常去不太远的野外走走,但因为我们工作的性质,在突然收到了工作的短信/邮件后,都忍不住要回复一下,有一回是在雨天的山上,光看着手机,结果在一片乱石中摔了个人仰马翻。

Same Paper 之前也与不同品牌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这次是首次到达产品层面的吗?在产品上,有哪些巧思?

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和品牌做联名合作产品,我们一起讨论了想要的气质是什么样子的,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性。首先是落到平面上的设计,我们虚构了一个叫「WFW」Work From Wild 的野外办公团队,所以在印花和图像上都用到了石头打印机和办公椅,并抓取了散落在地图上的标志和断头路。整个概念其实是像「过家家」那样的,它不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东西。然后在款式设计上,除了选择适合多场景的产品之外,也做了很多便携式的设计,比如在不同的产品上增设了可以放 MacBook 的大口袋。

另外这次合作特别要说的一个细节是我们把 Same Paper 拆分成了九个字母,把它们假装成地图上的图标,再结合我们之前做的「HANDWASH ZINE」 水洗标 Zine,以可以翻阅的洗标方式,做成了一册九页的地图 Zine 缝在衣服上,让大家去翻阅。Goldwin 那边也觉得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哈哈。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最近也看到你们与艺术家 Lina Sun Park 展开合作,在新空间带来展览之外,也推出了联名产品。在挑选合作的艺术家方面,你们有什么准则吗?

我们之前也有过类似合作,只不过 Lina Sun Park 艺术家她有比较多的作品,可以做一些好玩的合作单品。在挑选艺术家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比较倾向于他是有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一位摄影师或者画家这样子。像 Lina Sun Park,她除了是一位摄影师之外,也有很多表现形式去表达。然后,我们再根据艺术家的作品,去思考和设计这些产品。

这次合作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吗?以及产品是如何构思的?

在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会结合两个点,一个是结合我们自己标志性的形式,让它带有一些阅读属性,像水洗标这个设计就相当于一本 Zine。这个形式,我们也会在不同的合作中延续下去。

然后第二点就是关于如何去运用图像素材,比如说当你把图像素材做成产品的时候,它的运用方式是什么?这一点这次我们在袜子上面做了尝试,包装上它会像一张照片,然后打开包装就是一双袜子,这样当袜子不被穿着的时候它是一个平面,而在它被穿着的时候就变成了立体的。这些想法或者是互相结合的形式,就是基于 Lina Sun Park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里有一种意外,或者说是很个人化的制造惊喜的方法而产生的。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回到最初,可以和我们说说成立的过程吗?

其实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去做工作室的想法,那个时候我们只是单纯去分享,发一些我们喜欢的书和觉得有意思的内容,更像是一个兴趣小组,纯粹是为了好玩和满足我们自己的分享欲。然后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说有一部非常完整的生意经,或者说带有非常明确的运营目的去做这件事的,我们更多是觉得有趣的、好玩的,然后我们也可以去做点什么,哪怕它可能只是小小的,也没关系。


11 年间 Same Paper 从做杂志到参加艺术书展、到涉足做活动、做创意、做策划、做拍摄、做产品等等不同的范畴,成为一个创意工作室。可以和我们说说 Same Paper 最为关键性的项目吗?

《CLOSING CEREMONY》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转折点,后面才开始有计划地去工作,开始像小编辑部那样,慢慢去学习如何做不同的事情。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你们如何应对来自不同领域的项目?有一些共通的方法吗?

我们有做过很多跨领域的东西,像之前提到的 Goldwin 的项目,还有为 《Acne Paper》在上海做的落地项目等等。从平面到立体,从书刊到落地空间,我们的工作范围会比较杂,而我觉得我们在处理这些空间和各种项目的时候,里面的方法很多都是从杂志里面学到的,例如书中的空间如何运用,每一个部分既能保持独立,又能让它们串联起来。

在这个流量和视像为主的时代,书刊的影响力每况愈下,而你们却凭书刊突围。在你们眼中,书刊是一个怎样的载体呢?

不是太在意它是不是不再被人需要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亲切的,完美的载体。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在日本、韩国等海外地区都能看到 Same Paper 的身影,你们得以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是什么?

我们在参加展览的时候认识了一位东京的朋友,他们刚好有一个空间,欢迎我们去日本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然后我们就开始去东京做 Pop-Up 了。日本人比较喜欢线下,很多时候你可以在 Pop-Up 见到不同类型的人,他们会因为一些想法、设计而带来真实、即时的反馈,我们现场能感受到他们所带来的感染力。

Same Paper 的未来有什么愿景?

谈不上愿景,要是能持续地在现在做的事情上找到新的乐子和动力那就很好了。

Read more at Hypebeast

Hypebeast Visits: 专注做好玩的事,Same Paper 如何从书刊开始发展为跨领域的创意工作室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