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2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中国市场,奢侈品牌日益重视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挖掘能够真正触动中国消费者文化情感,建立更强本地市场关联性的核心触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过去一年里,Hermès(爱马仕)、Loewe(罗意威)、Tiffany(蒂芙尼)、Moncler(盟可睐)、Longines(浪琴)、Valextra(瓦莱斯特)、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等14家奢侈品牌都带来了与中国艺术家的最新合作案例。

《华丽志》深入到这些品牌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的细节中,发现双方的合作在内容与形式都有了新的突破。一些品牌正在突破符号化的浅层表达,努力探寻新角度,与中国消费者展开深度对话。这些合作案例凸显了深层文化交流的价值,体现了奢侈品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交流的更大诚意。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一面沿用传统纹样,一面提炼写意气韵

中国美术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对于海外奢侈品牌来说,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奢侈品牌的探索正在由浅入深,甚至试图超越视觉层面,触及形而上的文化根源。

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上,传统纹样与节庆文化始终是奢侈品牌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尤其在传统节日节点,生肖、吉祥图案的运用使设计增添了一抹东方韵味。

近期的案例可以看到,西班牙奢侈品牌 Loewe(罗意威)与工艺美术大师熊松涛合作推出的2025乙巳蛇年新春限定系列,以祥瑞的蛇、猴、云、莲花为主题;瑞士高级制表品牌 Longines(浪琴)与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合作,在浪琴表康卡斯复刻系列蛇年生肖限量款腕表的表背上绘制了“灵蛇献宝”图腾;法国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与中国青年壁画艺术家文那合作,用壁画艺术中海浪与祥云的绘制技法重新演绎了LV Trainer……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上图:Loewe(罗意威)景泰蓝高级珠宝系列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上图:Longines(浪琴表)与邬建安合作呈现康卡斯复刻系列蛇年生肖限量款腕表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艺术家则把抽象的东方世界观融入艺术创作,为奢侈品牌的艺术表达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比如在瑞士奢侈钟表品牌 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广州太古汇旗舰店的橱窗中,艺术家章俊杰用曲线和圆形的竹编艺术品表达了“圆满、圆融”的东方主题,将江诗丹顿的年度主题“From Geometry to Artistry®匠艺几何”向东方语境延申。江诗丹顿描述:“‘圆’最初便有天圆地方的含义,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也是其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在法国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Kering)与中国当代艺术家姜淼的2025农历贺岁共创项目中,丙烯刀刻技法描绘了天圆地方的东方哲学。姜淼解读:“画作里的点线面以螺旋状依序辐合,恰如太极中衍生万物的理念,寓意周而复始的生命流动。”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在意大利奢侈品牌 Moncler(盟可睐)与艺术家李心路合作的Moncler X Lulu Li联名系列中,试图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深刻烙印”和佛教禅宗理念。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蒋琼耳为法国高端家居品牌 Roche Bobois(罗奇堡)打造的「BAMBOO MOOD祥竹」家具系列中,艺术家没有使用任何竹子材料,却通过形态刻画出了竹的气韵。正如蒋琼耳向《华丽志》解释:“自然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对话维度,竹子韵律中的诗情画意,不用明说,人们自然会感受到。”这些案例展示了奢侈品牌不仅借鉴具象的纹样和图腾,还在尝试通过本土艺术家的视角,从更深层面理解并融合中国文化。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上图:蒋琼耳通过「BAMBOO MOOD祥竹」家具系列表达了竹子的不同韵律,她形容:矮几像地面起来的竹笋,沙发像被风吹弯腰的竹子,地毯上的图案是被风吹过后起舞的竹叶……

这些合作也在印证,奢侈品牌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正从视觉借鉴转向精神对话。文化层面的深度交融,不仅为品牌注入了新的创意活力,也为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深入挖掘中国元素和品牌形象的结合点

许多奢侈品牌致力于塑造和强化其标志性符号,这是提升品牌认知度、积累品牌资产的重要途径。

在与中国消费者对话的过程中,奢侈品牌试图让自己的标志性符号在中国语境里做一些变式,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更为深刻的品牌记忆。

比如蛇年春节期间,英国奢侈品牌 Burberry(博柏利)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竹编艺术家钱利淮打造了一系列竹编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用竹编材料复刻的博柏利标志性格纹图案。钱利淮表示:“Burberry独特的纹理色彩与竹编纹样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美国奢侈珠宝公司 Tiffany(蒂芙尼)与多元跨领域艺术家王令尘合作,基于蛇形灵感创作了两款德化白瓷雕塑,釉面呈现品牌标志性的蒂芙尼蓝色。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在上海举办的“DIOR LADY ART #9”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展览上,法国奢侈品牌 Dior(迪奥)邀请中国艺术家梁远苇参与设计,她为LADY DIOR手袋赋予了宋代汝窑特有的天青色。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在上海爱马仕之家举行的宋冬个人艺术展《窗中窗》中,艺术家以传统典故为引子,为法国奢侈品牌 Hermès(爱马仕)提炼出多个与中国“马”相关的图案,比如《龙马负图》描绘背负八卦图点的神兽,《马踏飞燕》定格了骏马飞驰的瞬间。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这些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创意不仅为品牌的标志性符号创造了新鲜感,同时也促进了品牌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深入挖掘城市人文,丰富叙事内涵

实际上无论采用哪些中国的美学元素或传统工艺,艺术形式只是艺术家们实现表达的载体,更加打动人心的是这些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人与土地的情感纽带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广袤土地上丰富的风物不仅启发了奢侈品牌的艺术灵感,品牌也在通过聚焦到一座城市、一处地方的风土人情,寻找与当地消费者深度对话的窗口。

去年 Loewe(罗意威)在成都太古里的历史建筑高宅中开设品牌空间,并与成都本土的数字艺术家蒋宗伯合作,为其店铺创作特别影像。作品以成都在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如熊猫、麻将为灵感,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在上海爱马仕之家,艺术家宋冬打造的主题橱窗《窗中窗》从城市废墟中回收旧窗框,重组为一个个万花筒般的艺术装置。这些保留着岁月痕迹的老窗户,充满了老上海的风情,唤起了人们对这座城市过往的记忆和情感。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意大利皮具品牌 Valextra(瓦莱斯特)与竹编艺术家钱利淮的合作,则从艺术家与品牌两者故乡的建筑中汲取灵感,将乌镇建筑和米兰大教堂的窗户图案抽象为竹编艺术,融入两款手袋设计。品牌形容,此次合作代表着米兰城市风格与江南水乡意境的交流。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基于在地文化的创新,正在更新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叙事方式。品牌不仅从中国的土地上获得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真正融入了中国城市的文化肌理,触动了中国消费者的情感世界。

 

既要守护传统,又要激发现代创造力

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悠久的历史传承,也在于时代变迁中顽强延续的生命力。通过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奢侈品牌塑造了其作为艺术赞助者和引领者的积极形象,一方面致力于探索艺术表达的创新形式,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国际文化交流的社会责任。

其中一些品牌还通过提供资源和支持平台,长期扶持艺术家,并为他们创造展示作品的机会。比如去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儿(Chanel)支持15位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作品纳入蓬皮杜中心永久馆藏,促成了该中心首个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调研型展览《目:中国境象》群展。

Hermès(爱马仕)在邀请艺术家宋冬为上海爱马仕之家打造橱窗的同时,也提供门店的四楼空间用于举办宋冬的个人艺术展。

在这些奢侈品牌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中,既能看到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能看到中国元素与当代艺术的创新碰撞。

比如 Loewe(罗意威)曾与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合作,既原汁原味地展示了景泰蓝、玉雕、单色釉等传统工艺,也从中提取灵感进行二次创作,诞生了许多有趣的新款产品设计。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上图:Loewe(罗意威)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松涛合作的限量景泰蓝 Nest 包袋

瑞士高级制表品牌 Jaeger-LeCoultre(积家)与致力于用光绘艺术向全球展示中国文化的艺术家王思博合作,打造了定格动画《时光绘龙》,以及《龘》、《叒》、《燚》等以龙为主题的视觉艺术作品。双方对延迟摄影技术进行创新,在腕表大小的尺度上开发出全新的微型光源道具。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艺术家开始利用前沿数字技术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比如 Burberry(博柏利)与钱利淮的合作项目推出了一款微信小程序数字互动游戏,用户可以给雪花编、双叶编、紫荆花编、宋锦编、竹纹编等竹编纹样上色,体验竹编工艺的魅力。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Moncler(盟可睐)与 Lulu Li的合作则采用了 Midjourney 等人工智能绘图工具,帮助艺术家将脑海中抽象的东方哲学观念转化为现实世界的作品。

这些新鲜有趣的实践正在促进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多维度交流,为艺术界和奢侈品界同时注入了活力,并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

通过深化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奢侈品牌得以不断加强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强化自身传播的同时,也为东方美学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丨图片来源:各品牌官网和官方微博账号

丨责任编辑:朱若愚

深度 | 奢侈品牌的中国文化叙事,为何少不了中国艺术家?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